钟明善国画的笔墨精神与审美追求

发布时间 :2017-03-07 点击量:
  王智杰,焦垣生

     钟明善的书学主张为世所重,其书法艺术蜚声海内外。在长期的书法艺术研究和教育之暇,他时时不忘遣兴于水墨丹青之间,浅吟低唱,思索谐趣人生。观其绘画,仿佛一条小溪在潺潺流淌,清澈明了;品其丹青,犹如读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兴味无穷。张张件件,无不透露出天真消息。打开他那一幅幅具有浓浓书卷气的国画作品,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位学者孜孜探寻艺术堂奥的奋斗历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气度。他虽曾自谦“无意成为画家,只是习作而已”,而实际上其绘画作品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坦荡荡而见风神,爽爽然显出逸气,与其清秀、雅健、俊逸的书风遥相呼应。其绘画特征与笔墨精神以及作品背后所反映出的作者对待艺术事业严谨的学术态度、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学者的人文理想,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一、守护传统的赤子情怀
      钟明善是一位艺术的跋涉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神。他以振兴民族精神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积极探索和大力弘扬。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始终充满自信、乐观精神,专心致志,独立不倚,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大美境界,竭尽全力去守卫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家园。他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苍白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传统,是残疾的,不健全的。”他无比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不懈地为其努力着。在其书法领域中如此,绘画创作中亦是如此。钟明善不屑于借现代之名而斥传统、行异端之沽名钓誉者。钟明善少时即投师郭仲屏、田登五等名师而步人习画正途。早年所绘工笔《牡丹与蜂蝶》虽时隔半个世纪,然仍可见当年习画之迹。刘自椟老前辈题款的钟明善所临《傅青主先生画像》更体现其扎实的基本功。钟明善的《终南山色》、《秋趣》、《青山不老》、《丹崖碧流》等作品时出新意,但笔墨神韵仍不失传统写意之法。其绘画作品无不透露出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真谛、对大美艺术的希冀与渴望。他极力主张稳固根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
      二、简净清逸的文人画风
      钟明善的作品无疑具有文人画的明显特征。文人画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四美并具,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居多,书法题跋和用印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人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它重在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以表明志向和意趣。苏轼认为,画中能否见出诗意,能否见出艺术家主观表现的内在精神,是衡量、区分绘画艺术境界的高与低、表现力的强与弱、格调的雅与俗的标准[1]。从钟明善的国画作品中可以发现大量的由本人直接题写的自作诗、词、长短句。如巨幅画作《青竹高风》,二百余字的长款,字字珠玑,情真意切。字画相映,气势奔放,一泻千里,撼人心魄。《绿牡丹》作品中,题“春来春去春无数,雅韵在枝头,明月映画楼”。该词句与虚实相生的画面相映成趣,表达出一种特别的韵致。《菊花》作品,简洁洗炼的画面题有“历火真金见,严霜秋水清”一句,使作者情操跃然纸上。“醉眼迷离中,三分梦,三分醒,把笔染翰时,辨不清南北西东,留得灿灿红菊,犹带熏风”。这是作者暂时忘却尘嚣真情性之流露和热爱大自然的真实写照。书此一诗,使另一《菊花》作品更具诗情画意。《江南水乡》所题诗句“林间鸣归鸟,河畔泊小舟。向晚纳凉处,挚语亦消愁”则直抒胸臆,将作者去江南水乡时所思所感,嵌人画图,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再如国画《远思》画面内容颇为简练,虽寥寥数笔而立意已出,旁题行书对联“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使作者思想更加清晰。画面左侧落长款,钤盖一朱一白两方印章,使书、画、印有机结合,耐人寻味。同类题材的《一年常占四时春》则意蕴更深,手法更为别致。作品《相依》背景无物衬托,主题只有两朵玫瑰互相依偎,叶子虽已枯萎,而枝条依然如此挺拔,似在向世人诉说着两个人密切合作,团结起来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的不屈精神,旁边另画有一对小蜜蜂。小字行书题跋“⋯⋯令人感动的爱的生命也许就在这险峻的环境中产生”[2]。和以表达庄重含义的篆书所书写的“相依”二字的出现,更加强化了相互依赖、携手共进这一鲜明的主旨。此外,吉语印、肖形印、姓名印共计六枚印章的钤盖,使画面层次感更为丰富。诗词的出现使人倍觉意味深长,因而成为钟明善画作点睛之笔。
      长安画派前辈石鲁先生认为,国画的基础是书法。钟明善将娴熟的书法、金石篆刻技法和深厚的书法理论造诣,以及他特有的洞察事物的穿透力融人绘画之中,故而笔触劲健、力感特强,诗、书、画、印互相增色、相得益彰,妙趣天成,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画作面目不凡、自成高格。如《江南好》中芭蕉叶脉的勾勒、《山之诗》树枝树干的造型、《梦回张家界》里山石的皴法,《秋实》中葡萄藤蔓的伸展等等,不论线条粗犷还是细致,均可见表现效果之厚重、饱满,或中锋,或侧锋,处处显示着笔墨的弹性与张力,这是作者长期从事书法、篆刻刀笔功夫的佐证。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作品上的篆刻名章、书画闲章、肖形图章均出自本人之手。方方古朴奇崛,颗颗匠心独运,是画意的补充和延伸。钟明善不仅于书法,而且于篆刻、于金石考据、于文学诗词、于历史、于教育、于祖国中医药学等许多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研究和修为,并形成了深厚的积淀,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一幅幅意象小品,一件件山水扇面,一张张花卉斗方之所以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乃缘于它们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才情、学养和特有的人文精神。
      三、淡定儒雅的笔墨意趣
      技法中包含着画家的审美理念与情趣。钟明善的国画作品在笔墨变化的基础上,追求风格清新洒脱,更高度关注意蕴之清简淡远。作品《花大如席醉中来》以普通麻纸入画,可谓不计纸墨,而用笔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有着西方油画简洁明快的特点。画面上方用清秀、峻拔、疏朗的行书字体题跋,恰如其分,更显意境高远。《醉里得真如》题诗“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全画以淡墨出之,色调柔和,给人以无限遐思。读作品《空即是色》,笔墨虚实相生,悟道之人端坐画中,是那样的安详,一行行书落款置于边框之际,作者笔触如此简练,画来如此轻松,画理、哲理和谐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不正是作者平和、自然、洒脱、超然物外这一心迹的自然流露么?!活脱脱一幅典型的通过笔墨意境传达作者思想的文人画佳品!
      文革之时,钟明善曾遍访并求教于长安画派韩秋岩、陈瑶生、赵望云、蔡鹤汀、何海霞、方济众、叶访樵诸大师门下,在笔墨技法精到娴熟的基础上,于笔墨意境则进一步领会其精义,运笔更加洒脱、自然,格调清新旧J。其山水画作《花溪行》,能以小见大、立意高远,笔简情深,能够开拓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意会的余地,达到从“一点红”见出“无边红”的诗意效果。其超然物外,借景抒怀,写我胸中块垒、寄托美好希冀之情可见一斑。《春光如梦》一作则妙思天成,意境清新,生趣盎然,颇具诗意。钟明善对佛教文化素怀敬意并颇有研究。镜片小品《金瓦寺》以简洁的笔触传达出了“深山藏古寺”的特殊深意,所绘景物,美如仙境,使人仿佛置身其中。画中环绕寺院的巨大芭蕉叶之活、嫩、鲜、润,如水洗一般,透出明快、自然之清新感,不能不使人称妙。虽自谦“游戏笔墨”,实则处处彰显技法功力与天真烂漫的笔墨意趣。纵观钟明善众多画作,其清新、自然、洒脱的气息无处不在透露着“儒雅”二字,这正是其高逸画品之所以高逸的深刻内涵。而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作者长期修炼、积淀而拥有的娴熟的笔墨、深厚的学养、广泛的志趣、丰富的阅历、坦荡的心胸、正直的人品使然。
      四、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钟明善的绘画创作不仅师法传统,也更加注重到生活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其画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山水、人物、花卉均有涉猎,既富有传统精神,又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在钟明善笔下比比皆是。扇面《素昧香》所绘之大白菜和红樱桃,宛若刚从菜地里摘回来一般新鲜形态可掬,笔墨清新,人见人爱。这即是作者热爱生活,追求朴素、恬淡、清静、自然心境的直观反映。作品《秋声》所刻画的鸣蝉形象细腻逼真,甚是可爱。如果没有对生活浓烈的爱,作者是断然不会观察如此细致的。《过江南水乡》更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与赞颂,工写兼备,手法纯熟,重墨轻色,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读来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小品《秋实》,以纯水墨形式作画,旨求墨趣,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浑厚苍润之微妙变化,概括出秋天果实累累的绚丽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片片硕大无比的葡叶,条条细而有力的叶脉,果断、干净的笔触,自然、生动的气韵,再次显示出作者独到的笔墨功夫,画面看似简单,却是本人学养与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
      表现现代气息的作品亦十分丰富。《杭州所见》、《梦回张家界》、《江南水乡》、《江南好》、《家乡山水》等皆是此方面的代表作。《杭州所见》颇见趣味:身着艳丽服饰、迈着轻盈而劲健步伐、肩挑编筐的年轻女子,朝气蓬勃,透射出青春的魅力和气息。这哪里是在写人,分明是在书写这座城市,在书写这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时代!在《家乡山水》中,钟明善则以讴歌北方山川劳动者为题材,从自己作为农村劳动人民的本性出发,把关切、关爱之情全部给了普通的劳动人民,以此表达对他们的热爱,也表达出对赵望云先生的敬仰和纪念之情,使人肃然起敬。
      当然,在钟明善的绘画中占相当比例的还是梅、兰、竹、菊,以及山水之类的题材,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书写心灵感受。作者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这当然是他对生活的一种升华。我们读他的《寒香图》与《点点胭脂送春寒》,但见粗拙的树干旁,尽管只伸出几许枝条,梅花的开放却如此香艳惊人,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卓然而立,孤高自赏。傲骨凌雪,令人钦佩!钟明善同样画过许多菊花,以各种小品居多,凌霜而荣,孤标明志。尤令我们感动不已,驻足良久的是他所画的各种劲竹。有墨竹、剑竹,还有“红竹”;有尺幅小品,更有巨幅横作。《气清若兰》、《龙舞千禧》、《月夜》、《枝娇娇兮凌云》、《山光悦鸟性》等均极为生动。竹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钟明善画竹,参以书法中草书的笔法写竹枝,以隶书笔法写竹叶,以篆书笔法写竹杆,笔意墨韵,款款传神。总体风格简括恬淡,疏朗有致中透出一股生气,更透射出一种真风骨来。以此来传达作者虚心劲节、高风亮节之气度,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文质彬彬的浪漫情怀。
      五、感恩人生的“大爱”境界
      钟明善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的书画艺术品,更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极力倡导的感恩世界、追求“大爱”的崇高境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钟明善曾经所做的“文化扶贫”善事,为家乡、为社会多次奉献作品,以及向交通大学无偿捐赠自己多年来潜心收藏大量的价值不菲的艺术文物等义举,就是他回馈社会、感恩世界的最好语言。这样的“大爱”境界,也反映在他的诸多绘画作品里。从《春来柳如丝》中我们看到,作者以大写意的手法,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枯枝发新芽、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用大块中黄这一暖色调比喻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借大雁飞翔回归,似在向人们表明作者带着淡淡的哀伤与深深的怀恋,卸下昨日的思念,平静而舒缓地走向明天的积极心态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浴风》则以鲜艳美丽的紫藤花的绽放比喻美好的生活,两只张开翅膀、欢叫着飞向前去的鸟雀活泼可爱,表达出作者对美丽人生之无比向往。热爱生活,感恩人生,激情洋溢地投入生活怀抱这一令人激动的气息扑面而来,着实感人。在艺术世界里,钟明善寄情翰墨,忘却春秋,追寻至爱、真爱、大爱,胸怀坦荡,冰心可鉴。
      简而言之,钟明善的绘画作品是先以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底蕴获其气,继而又从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中得其骨,之后因为长期亲躬高校教坛,著书立说,于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问中以蒙其养,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寓意于物、画中寻诗的文人理想;逸笔草草、随情遣兴的酣畅笔墨;襟怀磊落、道法自然的胆识、气度。钟明善在艺术研究中的表现,处处显示出大家风范与人文高度。他提倡平常淡定的心态,不趋时尚,淡看名利,始终怀揣一颗平常心为人处事,并说“自自然然的东西可能就是最好的东西”。正因为此,钟明善的笔下不论书与画才这般舒展、洒脱、自由、清新。钟明善不仅以书法艺术,而且也在以自己的绘画实践积极、执著地履行着一个真正的学者因为对祖国对人民怀有深深挚爱而作出的竭尽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傅合远.宋元文人画的审美追求[J].文史哲,1999(6):51—56.
[2]钟明善.钟明善艺术世界——国画习作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希凡.融情翰墨散逸人生[N].三秦都市报,2008—09
(责任编辑:司国安)
                               (本文发表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29卷第5期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