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明
淬火铿锵双甲子,地缘笃厚百轮支。
西安,13朝古都,73个皇帝,一城文化半城艺术。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建于1896年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是西安交通大学在承载千年文脉的大唐“天安门广场”上拔地而起。西安交通大学地处唐代长安城常乐坊、道政坊的旧址。北邻兴庆宫,南接乐游原,东为唐长安城东城墙及春明门,西贴大唐国际贸易中心“东市”。2000年,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后,改称西安交通大学西校区或雁塔校区,学校本部亦称东校区或兴庆校区。据《唐六典》、《唐会要》与考古实测,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前广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最大广场,堪称大唐的“天安门广场”。今天,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与电气学院部分建筑就坐落在这个广场上。
一、艺术通才李隆基
西安交通大学校址所在地,曾是唐明皇李隆基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唐玄宗时期,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开元盛世,还涌现出了吴道子、王维、李思训、李昭道、曹霸、陈宏、韩斡、韩混、张萱、卢楞伽、梁令瓒、杨惠之、戴嵩、韦无忝、张旭、怀素、颜真卿、李阳冰、李邕、雷海青、李龟年、陆羽、张怀瑾、李白、杜甫、孟郊、王昌龄、贺知章、岑参、郑虔、王宰、王洽、杨廷光、杨仙乔等一大批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诗歌、史论等领域的艺术家。梁思成先生说:“玄宗之世为中国美术史之黄金时代” [1]。
公元701年,李隆基与五兄弟一起入住兴庆宫(当时称“隆庆坊”,712年李隆基登基后为避名讳,改称兴庆坊,714年,开始改建兴庆宫)。公元728年,唐玄宗成为大唐第8任皇帝的16年后,即从大明宫移仗兴庆宫。可以说在位44年(公元712—755年),除去安史之乱的7年多时间,其余大半时间主政于兴庆宫。《旧唐书·玄宗纪》载李隆基“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2]。画竹、作诗、制赋、抚琴、编舞、作曲、舞狮、赏画、吹笛、羯鼓、手板、演艺设计等样样精通。他的法帖《鹡鸰颂》丰腴笃厚,潇洒利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戏班剧社称“梨园”、戏曲演员称“梨园子弟”,皆与唐玄宗相关。《旧唐书·音乐志》:“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3],梨园就在兴庆宫内。
唐玄宗还经常参与“舞黄狮”。黄狮子位于中央,代表皇权;青狮在东方,红狮在南方,白狮在西方,黑狮在北方;2人扮演1个狮子,10人扮演5头狮子,连同2个耍狮人共12人;还有140人组成的乐舞队,边伴奏边跳舞,场面恢宏,颇具盛唐气魄。然而观看或参与舞黄狮,都是皇帝的特权。王维任大乐丞时,因为舞黄狮子犯禁,被唐玄宗贬至济州。因此,中国色彩观是由阴阳五行学说生发出来的,与西方科学的色彩学大相径庭,《考工记》指出:“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4]
二、吴道子画地狱变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又名道玄,杜甫称为“画圣”,民间画匠尊为“祖师”。擅佛道、神鬼、人物,常在东西两京作壁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为:“神品第一人”;汤垕的《画鉴》:“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历代名画记》:“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神假天造,英灵不穷。”[5]苏轼赞日:“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出土文物及遗址示意图》”[7]1①,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地处校园西南角,隋代开皇三年,曾是杨坚为皇后父亲独孤信所建的赵景公寺。唐玄宗年问,赵景公寺因吴道子画《地狱变》而名声大噪。《名画记》载:“景公寺西门内西壁有吴画帝释,其南廊亦吴画,东廊南间东门南壁有画行僧,转目视人”。[8]150-151《酉阳杂俎续集》卷六《寺塔记》更为生动:“笔力动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9] 208其中《吴画连句》甚为精彩:
惨澹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神鬼如脱壁。⋯⋯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苟能水成河,刹那沈火宅。
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第十二章说到吴道子两件事:一是当时著名寺观画壁画选画工竞争激烈,“吴道子募人杀皇甫轸,盖因见轸之壁画,忌其逼己也”。[9]221二是说吴道子作《地狱变》,长安渔猎屠宰之辈,畏罪改业者颇多,可见感人至深。
吴道子作画,无论“弯弧挺刃”,还是“植柱构梁”,从不用“界笔直尺”等机械工具,完全空手描出。甚至佛像圆光,亦是“转背浑墨”,一挥而就。其“势若风旋”之笔势,令观者无不倾倒。吴画从不囿于程式,有时从头部开始画,有时从脚部开始画,有时直接从指、目、鼻、耳等细节人手,随心所欲,如有神助。
现在的兴庆宫,坊间戏称为西安交通大学“后花园”。玄宗年间的兴庆宫有一座大同殿,位于勤政务本楼以北。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大同殿内有吴道子与李思训的嘉陵江山水图。天宝年间,李隆基忽然思念嘉陵江山水,遂令吴道子前往写生。空手返京后奏日:“臣无粉本,并记在心”。于是大同殿画嘉陵江数百里山水,一日而毕。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也在大同殿画过嘉陵江图,数月才完工;唐明皇面对“数月之功”与“一日之迹”,不由对画道的神奇啧啧赞叹。
三、王维往来道政坊
王维(公元701—761年)[10],画家、音乐家、诗人,弱冠中进士,任太乐丞,开元23年,擢为尚书右丞,后人称王右丞。王维擅画,被董其昌列为“南画之祖”;其《偶然作》自诩:“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11]。《旧唐书·王维传》:“绝迹天机,非绘画者之所及也”[12];《唐国史补》:“王维画品妙绝,于山水平远尤工”;苏东坡赞日:“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3]。北宋文人画兴起后,王维在画坛的地位日益凸显,逐渐超过了“画圣”吴道子。
王维的一生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址有着密切地缘关系。西安交通大学一村北门内“碑林区太乙路街道交通大学社区服务站”,唐代宗时为宰相王缙府邸[7]132,而王缙就是王维的弟弟。王缙府位于道政坊东北角,王维、王缙兄弟情深意笃,时常往来,因此王维也是道政坊的常客。安史之乱后,王缙还设法解救王维,“时兄维陷贼,受伪署,贼平,维付吏议,缙请以己官赎维之罪,特为减等”[14]。《卢氏杂记》:“王缙好与人作碑铭,有送润毫者,误叩其兄门,维日,大作家在那边”[15]。
张九皋(公元690—755年),唐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的弟弟,曾任殿中监,宋州刺史,也居住在长乐坊(今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据《太平广记》引薛用弱《集异记》,张九皋与王维有着一场精彩的“解头之争”[16]。进士张九皋本应高中解头,然而一同应试的王维与岐王李范关系密切,因岐王举荐,王维以一曲《郁轮袍》,在金山公主府上获得嘉赏,于是一举登科,高中解头。唐玄宗年间的道德坊开元观,就位于现在西安交通大学西校区,即2000年合校前的西安医科大学。《名画记》载:“开元观有杨廷光、杨仙乔画”[17]96。从王维的弟弟王缙、到争解头的张九皋、再到贵人金仙。公主与唐玄宗李隆基,王维重要的地脉关系,皆在今天西安交通大学东西校区。
四、宝应寺韩斡张璨
据《唐两京城坊考》,王维弟弟王缙在道政坊的宅子,在唐代宗年间,由于妻子李氏亡,王缙就弃宅为寺,称为宝应寺。《代宗实录》与《会要》日:“缙为相,溺于释教,妻李氏实妾也,大历四年以疾请舍宅为寺。代宗嘉之,赐以题号”[17]84。可见,“宝应寺”应为唐代宗李豫为嘉奖王缙而赐的寺名。
韩斡(约公元724—780年,),京兆蓝田(今陕西西安)人。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早年师曹霸,唐玄宗末年人宫廷“供奉”,师法自然造化,终成大家。西安交通大学一村北门内的“社区服务站”,即为当年宝应寺基址,唐朝段成式《寺塔记》指出韩斡就是一位在宝应寺成长起来的画家。
道政坊宝应寺:韩斡,蓝田人⋯⋯今宝应寺中有韩斡画,又有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8]148。
道政坊门内设有酒楼。许尧左《柳氏传》“相待于道政门里⋯⋯会淄青诗将合乐酒楼”[18],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韩斡少年时很有可能就是在道政坊内的酒楼当伙计,经常去道政坊东北角的的王缙家送酒,王缙与哥哥王维(右丞)都不在家时,韩斡无聊,就在王缙家(宝应寺)的地面上画人画马。王维伯乐慧眼,看重韩斡的绘画天赋,就每年给韩斡二万铜钱,叫他专心绘画,十年后韩斡果然成了一代名家,不但擅长画马,还为宝应寺画了佛、菩萨、仙女、写真等。《宣和画谱》载“天宝初明皇召斡人为供奉”[19],韩斡的成功离不开王维兄弟的提携。苏东坡作过多首诗盛赞韩斡,其中《韩干马十四匹》有一句:“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20];其中的伯乐,就是王维;当然,宝应寺前主王缙最当一看。
张璨,生卒不详,字文通,吴郡(今苏州)人。喜用水墨,不施五彩;擅长树石、山水,撰有《绘境》,言画要诀。现在为西安交通大学家属区的宝应寺,张璨也来做过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记载:
宝应寺,多韩斡白画,亦有轻成色者。佛殿东西二菩萨,亦斡画,工人成色损。西南院小堂北壁,张躁画山水。院南门外,韩斡画侧坐毗沙门天王[2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对张璨有一段记载,揭开了张璨在宝应寺作画的缘由。
张垛,张彦远每聆长者说垛以宗党常在予家,故予家多垛画。曾令画八幅山水障,在长安平康里[22]。
由此可见,张璨的官职是由王维的弟弟王缙举荐提拔的,为了感谢知遇之恩,张璨自然乐于在王缙的旧宅(宝应寺)作画。唐代著名艺术理论家张彦远说,张躁常在他家,所以他家有很多张璨的画;曾经让张璨画过八幅山水屏风,放在长安平康里的家里。“平康里”一词后世版本常为“平安里”,缪也。平康里即平康坊,平康坊与宝应寺所在的道政坊,中间仅隔一东市。宝应寺位于道政坊西北角,道政坊所在地就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在东市以东;张彦远的宅子所在地平康里在东市以西,步行到宝应寺也不足半小时。
五、白居易艺术理论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敦儒业”[23],人称“诗魔、诗王”。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太子少傅。公元803年(贞元19年),白居易32岁,授秘书省校书郎,“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24]。关相国即为已经去世6年的唐德宗时期检校尚书右仆射“关播”[25],常乐里即长乐坊,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南部地区。
白居易“济苍生、安社稷”的梦想是从西安交大校园这片热土上开始的,东亭是他在都城长安选定的第一个寓所,《唐两京城坊考》称其为“b宅之始也”[17]85。
白居易人住第二天,发现关相国亲值丛竹由于无人关照而荒芜,遂亲手整理并作《养竹记》。西安交通大学在建校100周年校庆时,在教学主楼以东、东6舍以南的一块清幽地重建了“东亭”,配以茂林修竹、琉璃瓦墙,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写“东亭”匾额,著名雕塑家陈云岗先生创作完成了白居易全身立像,并由文艺理论家霍松林教授书写了白居易《养竹记》全文。
白香山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不但养竹、写竹,还喜欢品鉴画竹。当朝有位画家萧悦擅画竹,时常有求竹者终年不得,突然送来画的15竿竹,白居易喜作《画竹歌》: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赢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26]1023。
白居易在常乐坊东亭生活了三年后,又辗转了长安宣平坊、永崇坊、昭国坊、新昌坊等几个离常乐坊不远的地方居住。俞剑华先生《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收录了一则自居易的《画记》,创作年代考证为公元810年前后,据《白居易年谱简编》,当年白居易应该住在新昌坊,与四年前住的常乐坊仅隔一个靖恭坊。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交大科技园)就在新昌坊的附近,当年自居易的《画记》如下:
张氏子得天之和,心之术,积为行,发为艺,艺尤者其画欤!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意,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然后知学在骨髓者,自心术得;工侔造化者,由天和来。⋯⋯神合而全,炳然,俨然,如出于图之前而已[26]25。
这则《画记》是一篇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形神观”。其中“天之和,心之术,积为行,发为艺”一句,“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一句;“形真而圆,神合而全”一句,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精神境界。“貌合神离”与“形神兼备”是咫尺千里,关键是看形神是否结合适当。正如顾恺之所言“以形写神”[27]。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白居易《琵琶行》的名句,作于公元816(元和十一年),诗中写琵琶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的西安方言为虾蟆陵。《唐国史补》指出:“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后语讹为虾蟆陵”;《长安志》记载,“虾蟆陵在常乐坊内街之东”[8]153,具体位置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以南。西安和平门里的下马陵,是明代正德年间陕西巡抚修建的祭祀董仲舒的祠堂,嘉靖年间咸宁县令又建了董子墓,清康熙年间重建并树“下马陵”碑,以后讹传至今。虾蟆陵与王维住过的东亭仅百步之遥,白居易被贬江州,邂逅流浪江湖的京城歌女,想起东亭故居往事,自然“掩泣、青衫湿”。
百年薪火,千载文脉。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在即,领命撰写西安交大艺术学科发展史,不由思接混茫,穿越千载。
驰骋九天,重重囤阁,翳器显道,古都壮焉!
游彼沧海,瀼瀼桃李,性量双修,交大灿焉!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11:134.
[2]刘晌.旧唐书·玄宗纪.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刘晌.旧唐书·音乐志.卷28[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84.
[5]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研究3[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142.
[6]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2.
[7]李慧.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千年历史文化考[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徐松,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50—151.
[9]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研究3[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10]王朝闻.中国美术史.第5卷.隋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l:29.
[11]王维.偶然作六首,王右丞集笺注.卷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75.
[12]刘晌.旧唐书·王维传.卷190[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51.
[13]陈传席等.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3.
[14]刘晌.旧唐书·王缙传.卷118[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16.
[15]王维.遗事计二十六则·卢氏杂记,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
[16]王辉斌.王维新考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8:96.
[17]徐松.唐两京城坊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8]李防.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八十五·杂传记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蔡星议.曹霸韩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5.
[20]李福顺.苏轼与书画文献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14.
[2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M].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
[2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M].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
[2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自居易传·卷174[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4]白居易.仿宋本白香山诗集年谱[M].上海:上海中原书局(一隅草堂藏本影印),1916.
[25]孙民柱.白居易常乐里东亭故居地考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26]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023.
[27]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5.
(责任编辑:冯蓉)
(本文发表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月第36卷第一期总135期)